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冷气的历史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冷气的历史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制冷职业的发展历史?
制冷的发展大事:
1820年--人造冰首次在实验室中制造出来
1824年--揭示吸收式制冷原理
1834年--人造冰的生产开始
1855年--制造出吸收式制冷装置
1890年--小块人造冰面市----机械制冰工业开始了
1913年--制造出第一台手动家用冰箱
空调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?
空调发明者是:威利斯·开利。
威利斯·开利(Willis H***iland Carrier,1876年11月26日-1950年10月7日),美国工程师及发明家,是现代空调系统的发明者,开利空调公司的创始人,因其对空调行业的巨大贡献,被后人誉为“空调之父”。
同年,年仅25岁的开利被指定解决该公司的布鲁克林印刷厂的印刷技术问题。他一下子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,是不稳定的温湿度影响了印刷的质量。
空调是1902年发明的,当时它被称为空气调节系统,由威利斯.开利发明,结构、功能等等与现代空调不同。住宅空调在1950年时候开始逐渐普及,但在中国大规模使用是1986年,有春兰、华宝等品牌开始大力推广,并进入千家万户,现在已经出现许多空调品牌。
制造空调器的历史始于20世纪60年代。
上海冰箱厂首次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窗式空调器,但当时仅供一些特殊部门使用。此时距离氨制冷机发明近一个世纪。
1***4年春兰集团的前身“泰州市无线电元件九厂”应上海第一家单位的订货要求研制出第一台CKF-3A窗式空调器并通过鉴定,商标为“雪松”。
1987年,春兰又开发出7000大卡70DS新型立柜式空调器。
1988年,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式空调器KF-19G1A在华宝空调器厂诞生。华宝人给它起了一个很有诗意的牌子——“雪莲”,寓意像雪中的莲花那样,既给人冰凉世界,也给人美好的预示。
风车的发展历史?
古代风车是由船帆发展而来的。他们有6到8艘帆船,像雨篷,分布在一个垂直轴上。当风吹起时,它们像灯笼一样绕着轴旋转,这叫做灯笼式风车。这种风力机由于其效率低,已逐渐被水平旋转轴木制风车等风车取代,如“立式风车”、“自动转子风车”等。
2000多年前,中国、古巴比伦、波斯等国曾利用古代风车提水灌溉、碾磨粮食。12世纪以后,风车在欧洲发展迅速。他们利用风能来提水、取暖、制冷、航运、发电等。
第一批风车建于7世纪的西亚,可能是叙利亚。世界上这一地区的强风几乎总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吹,所以这些早期的风车是为盛行的风而建造的。它们不像我们今天看到的风车。取而代之的是,它们有竖直的轴和垂直排列的翅膀。它们与旋转木马设备上的特洛伊木马非常相似。
古代宫廷夏天如何制冷?
据记载,夏天炎热,古代皇宫用冰进行降温。而古代没有电,古人主要通过修建冰窖,在冬天结冰的时候把冰储存起来,到了夏天把冰拿出来使用。还有一种方法是***用化学方法制冰。
1储存冰的概况我国储存冰的历史悠久,有文字记载的始于西周。据《周礼》记载,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使用,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“冰政”,负责人称“凌人”。这个机构人员还不少,包括“凌人,下士二人,府二人、史二人、胥八人、徒八十人”。
在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中有描写***冰块的诗句:“二之日凿冰冲冲,三之日纳入凌阴”。这里的“凌阴”就是冰窖。古人根据经验,将冰窖建在背阴少风的地方,一般是往地下挖约4至6米,或更深一些。每到大寒季节,人们开始凿冰。首先要进行事前的调查了解,找到水质好的地方,选择干净无杂物的冰块。然后,把冰块储存到冰窖,先要用新鲜稻草、芦席铺垫,把冰放到上面之后就覆盖稻糠、树叶等隔温材料,最后密封窖口。
***用这种储存方式,到夏天时大概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,所以古人常常把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3倍。
▲冰鉴,一种古代盛冰的容器
周朝冰窖是建在地下,三国时期人们开始把冰窖建在了地上,建造了专门储藏冰的冰井台。
宋朝有专门的官职负责管理宫廷藏冰的事务。建隆三年(962年),“置冰井务,隶皇城司也”,赵匡胤建宋初年,设置了冰井务,负责宫廷的藏冰工作,隶属于皇城司管辖。
到了清朝,储藏冰的规模较大。根据《大清会要》记载:紫禁城5口窖,藏冰规模最多25000块;景山西门6口窖,藏冰规模54000块;德胜门外3口窖,藏冰规模26700块。
▲紫禁城里的冰窖
2用硝石制冰概况古代道士在炼丹时,发现硝石放到水中可以降温,足够的量可以让水结冰。因为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,硝酸钾溶于水后会吸收大量的热。唐朝末年,就有人用硝石制冰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冷气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冷气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437aq.cnncce.com/post/11287.html